传统文化与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对传统文化的最深刻继承发扬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自从文化大革命以来,自从五四运动以来,自从辛亥革命以来,自从洋务运动以来,自从鸦片战争以来,总会出现一些有识之士和无识之士担忧中国传统文化行将衰灭,孔孟薪火无人继传。当今之世,此说尤烈。就当代来说,事实确实如此。我要澄清的是中国在毛泽东创业开业之时,中国传统文化并没有断绝,而是经过最深刻的继承创新,更上一层楼。真理换件衣服出现的时候,无知的人往往以为是谬误。中国传统文化和毛泽东思想同等地阐述了人乃至一个国家民族自立自强于天地宇宙之间的生存之道。鉴于此题涉及范围甚广,吾将分步阐述,有些立论是颠覆性的。

1,中国传统文化正在衰灭吗?

答案是否!中国传统文化从来没有衰灭过。传统文化的总源头《易经》有句话:“苟非其人,其道不行”,《论语》亦有言曰:人以弘道,非道弘人。道家佛家都有同理的阐述。这些充分说明中国传统文化首要重视人的主体能动性。意思可以浅显的表白为:我,传统文化,遇到能够继承发挥我的人,我就显现,大放光芒;若遇不到这样的人,我便隐而不现,但绝不是灭绝。真理大道怎么会灭绝呢?!庸才当世,奇才不出,无人担当,所遇非人,故而如此。所以,我们绝对应当拥有清醒的认识:传统文化没有现身兴盛,悲者以为“衰灭”,正是因为我们自己,以为我们自己没有成为行道之人,没有担当传统文化的素质和能力。

2,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什么?

一切学问皆造于人的思想,无论东方的还是西方的,无论传统的还是现代的,无论科学的还是宗教的。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传统文化亦是人学。然而中国传统文化若止于此,中华文明也难以延续五千年。传统文化的优越迷人之处恰恰在于:正视人的生存欲望需要的基础上,从人的思想意志开始到人的举止行为,由内向外,从精神到肉体,效法天地宇宙,改造自我,超越自我,与天地宇宙浑为一体,改造人类世界,改造天地,改造宇宙。其系统性,其科学性,其可行性,非其他民族文明的文化可比。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整个人类世界的希望和出路均在此。虽然如此优秀卓越,我们却无资格沾沾自喜。因为大道已隐,是我们自己不争气。

3,孔孟之道和中国传统文化究竟是什么关系?

中国本土的文化起源于《易经》,再远一点说,《易经》来自河图洛书。根据对‘易’的不同角度的参悟理解,衍生了儒道。先秦之时,儒道是不分家的。孔孟之前,已经有儒,但孔孟自己并没宣称自己是儒,自己属于儒家。这都有史可查。这是翻遍五经四书得出的结论。当然孔孟对儒者也有描述,最具体鲜活见于《礼记·儒行章》,真正的儒者是不好做的,是要求极其高规格的。同时,老子庄子也没宣称自己是道家,他们对当时的儒者儒家是有批判的,这倒是真的。到了东汉时期,佛家传入我国,开始了大家通常所说的三教同传。众所周知,佛教早在宋朝时在印度本土已经灭亡,却在中国流传至今,足见中国儒道的开放包容性。到今天,经过两千年的融合,再说佛家外来,已不合情理。佛家和儒道相得益彰,互相促进,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唐代,这种表现最为典型,可谓一荣俱荣。现代,可谓一损俱损。所以,孔孟之道,可谓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但远不是全部。

可以这样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命脉是培养圣贤仙佛英雄侠客,培养王者,培养圣雄,儒家培养圣贤,道家培养神仙,佛家培养菩萨,墨家培养侠客,法家培养英雄。主流是儒释道,干流是墨法,支流是其他。儒释道可谓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它们互相包容,互相补充,互相扶持。达摩祖师来中国传法时,说中国有大乘气象,大乘气象在哪里?就是中国在禅宗没有传到中国前,中国是儒墨道释法五家共存,是造就圣贤侠客菩萨神仙英雄的国度,有立地成佛的土壤,有顿悟成佛的种子。

为什么说毛泽东思想是对传统文化的最深刻继承发扬?

先说怎样认识,研究,理解毛泽东思想。许多人都主张研读毛泽东全集,这固然不错,但远远不够,而且容易走偏,没有弄到点子上。中国古代做学问讲究“经史合参”,毛泽东全集是“经”,这是纸上的毛泽东思想,毛主席的一生历史是纸外的毛泽东思想,是“史”。但问一句,研究半天,究竟在研究什么?答案只有一个,说毛泽东思想打五十大板,说毛泽东历史也得打五十大板。其实,自始至终,是研究毛主席这个人。看看主席这一生是怎样立志的,是怎样求学的,是怎样革命的,是怎样打仗的,是怎样建国的,是怎样治国的,是怎样为千秋万代考虑的,看看主席是怎样做人的,是怎样要求自己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主席的一生可谓中国传统文明的中坚代表,是对“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圆满实践者,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典型实践者,是“功成名遂身退”的始终不渝的实践者,是“磨顶放仲,以利天下”的标准实践者。这才是毛泽东个人对中国传统文明真正的继承发展。这也是每个中国人从个人实践角度出发,应该做的。

大浪陶沙,若没有“文化大革命”,一些人到死都以为自己做人可以,可真正大风大浪来了,是不是孬种,是不是小人,就露馅了。“文革”就是照妖镜。古话说得好“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毛主席是太仁慈了,心疼中国人,想不流血,不杀坏人,就把坏人给教化好,改造好。这就是“慈悲出下流”!革命功成,改朝换代,如何对待功臣元老?就中国各个朝代比较而言,数汉光武帝刘秀处理的最好,对待功臣,是闲置高禄不当权,其子孙量德称才录用。共产党则不是,功臣都成了当权派,难保不出问题。都不退,搞的主席也没法退,主席退了,这帮人就无法无天,敢胡来。一句话,都拿革命当做生意,当赌博。都是不读书,不好学所导致的。这帮人老以为江山是自己打的,主席说他们“贪天之功,以为己有”,一点不假,“天”是谁?“天”就是老百姓,“天”就是人民。可以说,没有人民的支持帮助,在当时那种险恶环境下,共产党一天也活不下去,光不怕死,光能打,光有点子,没用。吃穿一断,马上玩完。吃穿那里来,人民中来。

按《共产党宣言》的要求,按《中国共产党党章》的要求,一个标准的共产党员,是一个绝对的好人,一点问题没有,而且长做好事,“为人民服务”呀,标准“信”位“行”位菩萨的行经。中国若有标准的共产党领导,中国必然是“天天长生好人,人人长做好事”的净土佛国。

现在事实上,是共产党变质了,也可以不这么说,可以说共产党内一大部分人变坏了,但这两种说法对普通老百姓而言,没有任何不同。

现在,最后终于要说到最急迫的问题,怎么办?面对如此的国内外局面,怎么办?

1, 恢复,继承,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研究中国历史,不能光揭阴暗面,主要向国人展示中国五千年的光辉伟大灿烂。中国总体而言,大壁微瑕。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我看《贞观政要》,唐太宗李世民说话不好使的时候多的是,动不动就被魏征给顶回去了,而且不执行,一点面子不给。按现代世俗混蛋的说法,是有点“君不像君,臣不像臣”,事实上,他们确实是分工不同,同为大唐子民。有时读到他们君臣的对话,被他们的真情至谊感动的直流泪。这哪是君臣,分明是患难与共生死一存的朋友兄弟。古代那么多圣贤仙佛英雄侠客,多多介绍,多多研究,多多学习。古代儒家童蒙第一课,“志在圣贤”。当前我们研究学习传统文化,也应如是。俗语说“跟着啥人学啥人”“近朱者赤”,即是此义。道家也是如此,还没看书呢,先立志“善行三千”,先做好事三千件。

佛家更是还没入门呢,先发四宏誓愿:“众生无量誓愿度,烦恼无量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做侠客,做英雄,也是如此。是奇人,自立奇志。

可以先开一些古代人物的讲座,比如岳飞,文天祥,袁崇焕的,诸葛亮的,多了去了,不独要讲他们的功业,还要讲他们的精神,不独讲他们的文学,还要讲他们的武功,不独讲他们的思想,还要讲他们的为人。这样可以挑起青年朋友学习研究的意愿,进而形成风气。讲课方式一定要有考有证,有史有据,一定要声情并茂,像评书那样。

组织学习这些人物的文章,引导学习古文的风气潮流,欲恢复传统文明,先要恢复古文,“文以载道”吗!我个人的研究是,英语迟早是不行的,当今世界,只有中国文字是以整体归纳综合法的,其余都是部分演绎解析法,英语会一直繁衍到自己崩溃为止。一个四个字的成语,解释的英语单词能上四十以上。没法弄!世界上最美丽高贵的文字是汉字,最美丽高贵的语言是汉文。汉文中最美丽高贵的是古汉文。古文可以说是“言简意赅,意义深邃”。

百步之内,必有芳草;中土华夏,必有高人。请相关传统学问的高人隐士奇才,过来讲课,进行培训,为中华文明未来的全面复兴撒下种子,薪火相传,不致断绝。

2,研究,学习,实践毛泽东思想和做人

毛泽东思想是伟大,但再伟大也有个背景。背景脱离不了中国传统文明。简言之,一颗伟大善良的灵魂:为人民服务,一个智慧聪敏的头脑:矛盾论。应该说都不是外来的东西。但中国传统不排斥“生而知之者”,也不否定马克思与中国人讲同一个道理,所谓“东方有圣人,西方有圣人,此心同,此理同”。究竟怎样发动教化人民,采取什么方式,采用什么说法,要相时而动,但不抛弃传统。再说传统也抛不断,印在血液骨子里了。

怎样学习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值得研究探讨的事,但原则是不应变的:“经史合参”。其实,毛主席也不是主张非看他老人家的书,尽看他老人家的书。主席主张多读经典,多读书,读活书,能看出言外之意。道理很简单,毛主席希望我们后来人超过他老人家,要我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然,就一代不如一代了,就不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了。中国古代禅宗也有话:“见过于师,方堪传授”,为什么?老师有实践经历,我们是光动动脑子,动动嘴巴子。光想不说,不行,光说不练,更不行。我相信毛主席说青年是八九点钟的太阳,是真心实意的。

毛泽东思想分好多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体系,可以请人专门讲一讲,大家探讨一下。可以请军队里的人,可以专讲毛泽东军事

思想,可以专讲毛泽东诗词,可以拿他与孔子比较研究,等等,都是专题。

http://scugsu.scu.edu.cn/Get/hsll/mzdsx/235700604.htm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