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打司令部》的由来

韶山毛会长

  1966年,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其中包括毛主席决定撤换刘少奇,并将林彪确定为接班人。

  这一年的8月5日,面对日益混乱的“文化大革命”,毛主席采取了重要的行动,亲自撰写了一篇名为《炮打司令部》的大字报,这篇文章成为世人所知晓的重要历史文献。

  与一般群众用毛笔在墙上或报刊上写的大字标语不同,毛主席所写的这篇大字报是一段较长的文言文批语。

  由于当时他将这段批语写在报纸边缘,而报纸版面的空白处有限,因此导致这段批语在报纸边缘曲折排列,显得凌乱而潦草。

  该批语全文由当时担任毛主席秘书的徐业夫誊抄在两页白纸上,后来毛主席对这份清稿进行了第一次修改。

  他将清稿中的“长资产阶级志气,灭无产阶级威风”改为了“长资产阶级威风,灭无产阶级志气”。同时,他还在“左”字上加上了引号,并特意加上了一个标题:《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

  毛主席给这篇批语起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标题,并将其称为“大字报”。这样做有两个原因:一方面肯定了当时社会上贴大字报的做法,另一方面表明他下定决心与刘少奇等人在政治上彻底决裂。

  这篇长文批语经过数次修订,最终成为了毛主席的重要宣言,它揭示了当时中国政治舞台上的动荡和不公,并预示了刘少奇被撤换的命运。

  这篇大字报起初由徐业夫抄写并经毛主席修改后送去铅印。然而,毛主席在铅印稿上又进行了多次修改。

  他改变了一些表达方式,如将“是何等写得好啊”改为“写得何等好呵”,将“中央到地方某些大领导人”改为“从中央到地方某些领导同志”。

  此外,毛主席还在文中的前后两处加上了“请同志们重读一遍这张大字报和这个评论”,以及“压制不同意见”的两行文字。经过毛主席两次的修稿后,这份大字报最终定稿,成为毛主席的第一张大字报。

  在这篇大字报中,毛主席称赞了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和人民日报评论,认为它们写得非常出色。

  然而,在接下来的五十多天里,一些来自中央到地方的领导同志却站在反动的资产阶级立场上,实行资产阶级专政,镇压无产阶级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混淆是非、颠倒黑白,围剿革命派,压制不同意见,实施白色恐怖。这一切对于觉醒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警示。

  毛主席的这份大字报第一稿写于1966年8月5日,定稿时间为8月6日。期间,徐业夫作为工作秘书,帮助毛主席抄写了一份清稿,并送到印刷厂进行铅印。

  毛主席本人也对字句进行了两次仔细斟酌和修改。这表明当时毛主席已经决定撤换刘少奇,选择林彪作为接班人。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毛主席做出如此重大的决定呢?

  通过历史资料和文献记载,我们可以得知,一方面是文化大革命的趋势逐渐演变,另一方面是刘少奇派系内部发生了一系列事件。这些事件最终导致毛主席不得不挥泪决定进行大规模的撤换。

  毛主席的第一张大字报标志着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开端,它在中国政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这篇长文批语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呼吁人们觉醒,反对资产阶级专政。它也预示了刘少奇被撤换的命运,为中国政治舞台上的新篇章拉开了序幕。

返回目录